話說當時要剪短髮時,上谷歌一蒐,竟然出現絕代風華的女神-奧黛麗赫本,充滿憧憬與好奇的我,立刻借了關於她的傳記。
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
出發前的行程規劃
今年的自助旅行以浪漫巴黎、華麗的羅亞爾河城堡為主,因此24天的旅程鎖定法國北部。這一趟旅程,從行程規劃、訂機票、住宿等等都親力親為,過去的自助旅行實在太幸福,有經驗的同伴規劃,這次可要自己來嚕,雖然大家都覺得何必那麼累?我卻在找尋法國的過程,提早享受了旅行的樂趣。
巴黎,藝術、文化之都。走一趟巴黎,歷史文化之旅,循著歷史的脈絡,站在巴黎的街道上,彷彿幾世紀的巴黎一瞬間壓縮,展現在眼前。當然,也有人造訪藝術的殿堂,來到巴黎,一覽藝術的全貌,舉凡盛名的美術館就是旅人們必要走訪的景點。而我,對巴黎的認識,僅來自於課本上的法國,生硬無趣的歷史史實,讓我對浪漫巴黎一點感覺也沒有。為了此次的巴黎行,了解法國歷史,成了第一個要做足的功課。
如何認識一個城市?跟著城市的景點經驗歷史的脈動是很不一樣的旅行方式,以台北為例,先走訪一趟故宮,知道台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,就如同來到巴黎得走訪羅浮宮是一樣的道理,體會從高盧到近代巴黎的變化,接著實際踏查台北,不得不來到發跡的大稻埕、萬華,這些繁榮一時的重要景點,體會當時台灣各個時期(荷西/明朝/清朝)的風貌。
時間
|
歷史發展
|
重要景點(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事件)
|
|
西提島
(高盧羅馬)
|
12世紀 聖母院(歷史事件的重要舞台 / 歌德建築1163-1334)
14世紀 巴黎古監獄(14世紀改為監獄,法國大革命囚禁4000多人)
17世紀 聖路易島(貴族氣息)
|
17世紀
|
路易十四
|
楓丹白露(12世紀路易六世-路易十四狩獵宮)
凡爾賽宮
|
18世紀
|
法國大革命
拿破崙時代
|
*巴士底監獄(感受法國大革命,追求自由平等博愛)
14世紀為堡壘,被法王路易11世改為皇室監獄,直到1789年法國大
革命,人民攻佔巴士底堡壘,象徵皇權的監獄被摧毀,堡壘上的
石頭被分送到法國各省份,紀念當時被皇室迫害的人。
*協和廣場(路易16、瑪麗皇后送上斷頭台的地方)
*凱旋門(追尋拿破崙的腳步,一圓帝國夢)
*傷兵院(拿破崙之墓)
*歌劇院(出自拿破崙三世)
|
19世紀
|
軍事帝國
|
*雨果故居(1802~1885,曾帶著妻子和4 個孩子居住此地16年)
*聖心堂(紀念普法戰爭而建立)
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,巴黎被圍城的4個月期間,所有糧食都被吃
得一乾二淨,可以想見戰況之激烈,後來巴黎脫離戰爭威脅,
因而興建聖心堂感謝耶穌。
*艾菲爾鐵塔(紀念法國大革命,舉辦萬國博覽會而建造)
|
20世紀
|
藝術巴黎
|
奧賽美術館(欣賞19、20世紀印象畫的去處)
羅丹美術館(羅丹創作之處)
龐畢度中心(推動當代藝術)
|
按著歷史背景走訪巴黎的行程
法北的規劃
離開巴黎,有16天的法北旅行
租車到處趴趴走,享受悠然的旅程
主要分成四個區域-羅亞爾河區、諾曼地半島區、小遊荷比盧以及亞爾薩斯區。
計算過一天300公里數後,這個行程表還是僅供參考啊
這次的行程主要是參考這兩本書喔
主題閱讀
如何認識法國?除了從旅遊書以外,我們還可以透過哪些閱讀了解法國呢?
1.法國歷史:漫話法國
2.法國文學:雨果(悲慘世界、鐘樓怪人)、大仲馬(基督恩仇記)
3.法國藝術:莫內(青林出版)、梵谷(光復出版)、天才的交鋒(達文西、拉婓爾、米開朗基羅傳記)
4.法國傳奇人物:拿破崙、聖女貞德
5.相關旅遊書:開始看懂羅浮宮+凡爾賽宮、大地瑰寶系列、法國等等不計其數
很高興,出發前,我讀了這些書,法國,我來嚕!
ps 為了拍出清楚動人的相片,又置入一台相機(先前的定焦不清楚了)
Panasonic GF7
乘法和除法(乘除互逆)
美玉老師教二年級孩子學習除法時,強調運用( )進行分分看教學,讓孩子充分掌握單位數、單位量、總量,以了解乘除之間的關係。而三年級,除了正式進入除法單元,要求孩子用除法算式紀錄問題,並且學習用直式除法摘要乘法、減法計算過程。熟悉乘、除法問題後,本單元更是進一步建立乘、除法互為逆算的學習。
一、乘法和除法要教什麼?
1.乘除互逆,不就是乘法的問題,用除法來解決。除法的問題用乘法解決嗎?如果是,孩子面對3×( )=12、( ) ×4=12、( ) ÷4=3,可能還說得過去,但是12÷( )=3,似乎就不是這樣解決的。再者,孩子在完全“無知”狀態,無感的面對一堆數字、符號,很快的,船過水無痕,很快就忘記了。當新的知識要能與舊知識結合時才算是學習。何況,面對計算題勉強可以應付,如果是文字題呢?歸咎孩子的語文程度不好,所以讀不懂文字題嗎?其實是孩子根本不知道文字題要學的數學概念是什麼,困在數學迷宮中,彷彿是走入文字的迷霧中,背負了無辜的原罪啊。因此,乘除互逆是從什麼經驗出發?建立乘除互逆概念後,又要如何運用在未知題目上呢?
2.乘除互逆的關係,建立在除法的基礎上。因此,學習乘除互逆的問題,要先回到乘法及除法的概念,再找出兩者之間的關係。三年級上學期,孩子學習除法時,在除法情境下(包含除和等分除),能夠用乘法和減法來解決除法的問題,接著再學習除法算式來做摘要紀錄。也就是說,孩子面對除法問題,必須學習兩種紀錄方式,1使用乘法算式簡化過程紀錄(從連減算式過渡到乘法算式)2用除法算式摘要紀錄(把乘法減法算式用除法算式表示)。如此一來,孩子可以解決除法問題,一方面增強乘除互為逆算的經驗。
3.乘法和除法之間的關係:
乘法:單位量×單位數=總量
包含除:總量÷單位量=單位數
等分除:總量÷單位數=單位量
*4.看了上述乘除之間關係,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,而乘、除法的重要構成元素,就是「單位量」、「單位數」和「總量」。所以,如何讓學生也能完全掌握三者之間的關係與位置,成了這個單元最重要的教學目標。
*5.掌握乘除互逆的概念後,孩子可以利用概念,驗算乘除的問題以及解決未知問題(乘數與被乘數未知問題、除數和被除數未知問題)。
*6.用( )做問題紀錄。首先,孩子要回到原本題目語意的情境中,在乘法情境(倍的語意問題),學習用(
)和乘法算式記錄問題。在除法情境(分的語意情境)學習用( )和除法算式記錄問題。如何幫助孩子使用算式填充題來記錄文字題是相當重要的,因為表示孩子懂得乘法、除法的語意情境,是理解問題的重要訓練。接著才是運用乘除互逆概念來計算。但是南一版卻沒有要求學生運用( )做問題紀錄。例如:乘數未知問題,課本沒有要求孩子要用( )紀錄乘法算式再用除法計算答案,反而要學生直接用除法算式解決乘數未知問題。數學是一連串的概念學習,少了一個概念的訓練,都會造成孩子無法全盤理解的錯誤。
二、乘除互逆的教學實錄
(一) 檢測學生的「舊經驗」
從積木-最原始的數量關係學數學。
揭示綠色積木(3個1條)4條,和12個白色積木。
1.
看到綠色積木和白色積木,讓你想到什麼?
2.
你可以用算式來寫3、4、12嗎?
孩子很快可以用3*4=12來回答,
但是,邏輯概念強的小棠很快說出12÷3=4
3.
看著積木和算式,想一想可以出什麼文字題?(文字題提供具體情境加深理解)
4.
3*4=12 用三句話表示分別是3個巧克力一包,有四包,共幾個
換成除法算式,根據剛剛的文字題,可以怎麼說?
5.
你從這兩個文字題有什麼發現?(幫助孩子比較乘除情境的語意不同,同時也發現乘除情境的數字意義是一樣的)
6.
3、4、12代表什麼意思?(帶入單位量、單位數、總量概念,孩子可能不一定能說出抽象概念也不需要,只要知道單位量是一次的量,單位數是數幾次即可)
發現乘除互逆的關係
從積木、數線到文字題
(二) 從舊經驗→課本的算式填充題
從畫圈再次強化乘除互逆的概念(單位量、單位數、總量關係)
從兩種除法的情境(包含除和等分除)用畫圈的方式幫助孩子了解單位量、單位數和總量的關係。
感謝備課趴老師提供簡單又容易執行的方式,我自己的案例是數字太大,孩子不容易形成概念,畫起來也比較費時。提問1課堂上沒有問,可以做為下次教學的補充。
1. 6個巧克力(畫圈)可以怎麼分?怎麼列除法算式?(包含除和等分除)同樣情境,乘法算式又是怎麼列的?
2. 72÷9=8 是什麼意思?文字題怎麼想?從兩種除法情境,列出兩種乘法算式。3.()的用途以標示
想一想,題目可以把哪裡挖空,用什麼符號表示?
挖空的地方就是不知道的部分,問的問題也不同?(這個訓練對學生很重要,他需要知道自己不只是填缺少的數字,而知道單位數,單位量,總數之間的關係和位置)
例如:( ) ÷9=8 ( ) ÷8=9
從乘除關係解決算式填充題的問題
畫圈、數線加強理解
畫圈對理解力較弱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
他們需要畫圈輔助數線
上8下1數字需要分別出來,需要把1圈起來表示次數
用乘除互逆解決未知數問題待續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