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

與作家有約-幽默風趣的說書人王文華老師

當兒童文學作家走進校園,充滿創意、想像力無限從書中跳了出來,蔓延在每個孩子的笑臉。


迎接作家的首部曲:閱讀作品
        北屯的孩子真是幸福,此次為了與作家有約,王老師的作品可是大量湧進各班教室。我們班拿到了「熊熊睡不著」和「剛好有雜貨店。」薄薄一本,晨讀十分鐘很快就看完了。「喜歡哪一本?」幾乎大家都愛那逗趣有魔力的故事─「剛好有雜貨店。」

 


 
◎閱讀第一步-喜歡它 
「為什麼喜歡呢?」眼前的每隻踴躍小手,「巫婆阿,有魔力!」「鏡子居然碎成18段」「小女孩很兇,讓巫婆害怕」....為了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說的是哪一部分!我問孩子們:「他喜歡的是人?還是事情呢?」
 
 
◎閱讀第二步-發現人物轉變的事件
   這本書有趣的事情,無所不能變的巫婆遇到兇巴巴小女孩竟然沒輒。「這件事情是轉彎的事情!」孩子的童言童語真是太可愛了!深究人物的改變是老師很想和他們討論的,於是發下「態度卡」以及便利貼,請孩子判斷他拿到的態度卡是巫婆改變前還是改變後的,在便利貼上寫下理由。
 上台自由貼



討論後,重新排列整理
 
◎閱讀第三步-寫寫溫暖這件事
歡喜巫婆怎麼賣溫暖呢?有沒有人賣溫暖給你呢?他怎麼做?結果怎麼樣呢?
 
就這樣寶貝們的溫暖故事在他們的心情日記裡流轉著.....老師真的很容易情感受騙,看到有孩子說著老師給他溫暖,用心的教他,讓他學會......簡單的字句,溫暖了老師一天的疲憊阿!
 




 
迎接作家二部曲:閱讀作家
最近,國語第一單元都是繞著人物的主題,有傳記偉人、生命鬥士等等,孩子對於閱讀人物並不陌生。閱讀作家就從提問開始。
1.小組討論:想問作家什麼問題?
 
認真的討論中
 2.問題分類:每組討論出來後,我們一起來想想,關於作家,可以問那些類問題?
 3.問題順序:我們試著把這些類別按照順序,你猜猜看,作家會先說甚麼?再說甚麼?
ps當我們回教室時,還真的發現王老師先說自己小時候,再來說自己的寫作歷程,大呼自己好聰明啊!其實,老師不就是引導者,引導孩子思緒,用自己的話說出來,讓他們有成就感。
 
 
迎接作家三部曲:化為記者,現場實錄
午睡後,小小記者們揉著惺忪雙眼,拿著採訪的紙筆上陣,沒想到一到現場,王老師的故事一個接一個,睡意全消,倒是先畫了老師的肖像。
 畫了可愛的王老師:老師,你看,我畫的是你!
 認真記錄演講過程
 小粉絲簽書會
 快快,王老師要準備簽名前的補充
 拿著自己的採訪紙興奮地等著簽名

 
最終曲:寫一個你愛的精彩故事吧
教學的機會總是驟然而逝,身為老師總是掛念著,進度這回事!但是,何不讓美好延續?回到教室後,好幾個男生非常喜歡老師說的青蛙,在教室裡面念著咒語:「 飄阿飄阿 下阿下啊 」跳來跳去。接著我問孩子:「這是一場怎麼樣的演講,只是嘻嘻哈哈嗎?」 他們直說不是,有個女孩說:「老師要在歡笑聲告訴我們一些知識」真是厲害,看出王老師的用心!於是我們在黑板上再次回味王老師的演講,並找出了老師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。
 
回家寫個老師今天告訴你的故事吧!就這樣孩子們踩著歡樂的步伐,掛滿著笑容,心滿意足地回家!
 
後記:今年我們用翰林版,上學期、下學期都有王文華老師的作品,某天,孩子們興奮的告訴我這天大的消息,充滿著好奇心的孩子,真好!上學期,我們還改編了老師的故事呢
 



 
 



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

容量教學-培養量感part2(閱讀數學課本與習作)


◎教學第一步─閱讀數學課本
        進行教學,首要就是了解教材。第二單元「公升與毫公升」,從標題,很難理解為什麼要學習這兩種容量單位,回到人類的生活經驗,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的問題。因此,我們可以這樣問,為什麼要學?什麼時候用?怎麼用?如何記錄結果呢?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認識1公升的子題,教科書想要讓孩子了解那些概念?安排了什麼題目?活動?
1.認識1公升的單位
        課本的編排方式是先認識1公升有多少→接著才比較兩個容器的容量大小,這樣的教學安排,能夠讓孩子了解「為什麼」需要認識1公升嗎?我們需要公制單位,是為了瞭解確切的容量大小,運用公制單位可以幫助我們說得更清楚。那,課本第一個佈題:「這杯綠茶有多少?」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孩子深刻體會需要公制單位的需要嗎?似乎不然。反而,「哪一個容量比較大?」可以刺激孩子想想,得用什麼方法才可以確切比較容量大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.估算培養孩子1公升量感 :點算有幾個1公升
為了讓孩子能夠運用1公升(單位)的概念,進行兩個容器容量的比較,課本安排了三個步驟,第一個是實際量量看、第二個是估估看(再量),第三步驟才是比較。為什麼要分三個步驟呢?如果不細細去想,估估看,看似簡單的教學活動,卻是不簡單。試想,做什麼事情需要對容量有感?孩子們說:煮湯的時候,需要知道大概是多少的水需要估估看。別小看這個簡單的估算活動,對孩子的量感有很大的幫助。
 
 
◎教學第二步─閱讀數學習作的考題
  當孩子了解課本「認識1公升」的教學重點後,了解1公升(是一種單位、大小,可以拿來測量的工具)。接著,我們一起閱讀習作,看看認識1公升,會出那些考題,孩子們需要學習那些能力?看看,真是再簡單不過的題目了,當作業寫寫實在很容易,但是,進一步問,「這問題要考你那些觀念?」訓練孩子的答題思考,知道題目測驗的重點是相當重要的。
第一大題,孩子們說,題目要考有幾個1公升的大小了解水量有多少。
第二大題,孩子們不假思索的說,就是要考我們估算的能力。「估算什麼?」第一小題估算的是水壺,2公升是什麼意思?70公升是什麼意思?有了點算1公升的經驗後,孩子們立刻說:「70次1公升太誇張了吧!」沒錯,孩子們的量感出來了!
第三大題,孩子們有了閱讀數學課本的經驗,立刻說,這是比比看得題目,立刻標出17、15的單位數。也能說出17個1公升當然比15個1公升還要多呢!
 
 

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

傳記人物如何提問?(提問的自我監控)讓301告訴你

        「發現微生物的人是誰?」這個問題很重要,因為這個人很偉大,我們需要知道怎麼稱呼他。這是三年級孩子說的,如此有道理。
        美玉老師曾提到,傳記人物的重要性在於提供孩子正面的學習典範,並且透過典範人物認識各個專業領域。因此,傳記人物的閱讀是相當重要的。
       「預測」課文內容是一個引起學生興趣以及舊經驗的好方法。但是,一個孩子能夠自我提問,並且能夠說出問題的重要性是帶著走的禮物,這意味著,孩子能夠提出有意義、提升自我閱讀能力的好問題,特別是閱讀人物傳記,孩子懂得學習成功典範,那麼將來不僅在生涯規劃或是職場進修,孩子都能從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。

文章中對人物的介紹,提到了哪些資料?這些資料,對我們認識這位人物為什麼是重要的?
◎從標題問問題
「發現微生物的人」你可以問那些問題?為什麼這些問題會很重要?
        問問題很簡單,但是要進一步思考,這問題為什麼重要,每個孩子可是絞盡腦汁,專注神情令人動容。


◎小組討論5個重要問題,說一說這問題為什麼重要?
     很多孩子會問,卻說不出來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。同組之間彼此分享可以幫助孩子互相激盪,彼此學習。






◎小組分享問題,老師協助孩子把問題分類
     孩子提出的問題可真好,但是一堆問題陳列,可是無法有效與課文連結「這問題跟什麼有關?」一個簡單的提問,可以幫助孩子分類。
 


◎進一步,把問題排順序,想一想為什麼?
      琳瑯滿目的問題,是有順序的,孩子很快地說,要先知道是誰?出生地、年代,然後他會慢慢長大,接著工作......其實這些順序就是課本的書寫順序啊。
◎小組協力找答案,進行人物基本資料pk賽
      
孩子的提問真是大開眼界阿